大放厥词

导读:大放厥词的意思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清・赵翼《殴北诗话・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

大放厥词的意思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清・赵翼《殴北诗话・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

例子:也许他认定我年轻无知,才毫无顾虑地在我面前大放厥词。(郭良蕙《焦点》十)

辨形:“厥”,不能写作“决”、“绝”。

故事: 唐朝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但文学成就很高。散文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他死后,韩愈写《祭柳子厚文》称赞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近义词:说长道短、大发议论

反义词:缄口结舌、默默无言

总结

大放厥词,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dà fàng jué cí)。ABCD式组合,动宾式结构,大放厥词意思是: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出自清・赵翼《殴北诗话・苏东坡诗》。一般作主语、谓语,含贬义。

如坐春风
独步天下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