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

导读:声色俱厉的意思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晋书・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声色俱厉的意思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晋书・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

例子: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正音:“色”,读作“sè”,不能读作“shǎi”。

辨形:“厉”,不能写作“历”。

辨析:“声色俱厉”和“正颜厉色”;都有“语言态度严厉”的意思;但“声色俱厉”偏重在态度凶;“正颜厉色”偏重指表情严肃。

歇后语: 彩调剧 —— 声色俱厉

谜语: 1. 霹雳火 (谜底:声色俱厉) 2. 雷鸣电闪 (谜底:声色俱厉)

故事: 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近义词:正言厉色、疾言厉色

反义词:和颜悦色

总结

声色俱厉,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hēng sè jù lì)。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声色俱厉意思是: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出自《晋书・明帝纪》。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

声泪俱下
生灵涂炭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