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
导读:口若悬河的意思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口若悬河的意思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正音:“若”,读作“ruò”,不能读作“kǔ”。
辨形:“若”,不能写作“苦”;“河”,不能写作“何”。
辨析:见“侃侃而谈”。
谜语: 1. 训 (谜底:口若悬河) 2. 水帘洞 (谜底:口若悬河)
故事: 晋朝读书人郭象,他善于思考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谈话上,他经过潜心研究老子、庄子的学说,不愿意做官。他谈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人们对天很敬佩,评论他的谈话好像“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近义词:能言善道、侃侃而谈、夸夸其谈、能言善辩
反义词:拙口钝辞、笨口拙舌、张口结舌、期期艾艾、结结巴巴、沉默寡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
总结
口若悬河,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kǒu ruò xuán hé)。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口若悬河意思是: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