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

导读:行尸走肉的意思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用法:联合式;作

行尸走肉的意思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正音:“行”,读作“xíng”,不能读作“háng”。

辨形:“尸”,不能写作“师”。

辨析:“行尸走肉”和“酒囊饭袋”;都指庸庸碌碌的人。但“行尸走肉”偏重在“没有灵魂”;“酒囊饭袋”偏重于“不会做事”。

谜语: 僵尸 (谜底:行尸走肉)

故事: 东汉人任末从小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始终坚持自学。他对自己要求活到老、学到老,曾经用荆条作笔,用树液加上烟灰作墨,映着月光读书。他成为一个十分博学的人,收了很多学生,他说人如果不学习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近义词:酒囊饭袋、行尸走骨

反义词:虽死犹生

总结

行尸走肉,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xíng shī zǒu ròu)。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行尸走肉意思是: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出自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一般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空腹便便
膏粱子弟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