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
导读:望洋兴叹的意思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
望洋兴叹的意思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正音:“兴”,读作“xīng”,不能读作“xìng”。
辨形:“洋”,不能写作“阳”。
歇后语: 1. 对着大海发愁 —— 望洋兴叹 2. 站在海边打咳声 —— 望洋兴叹
谜语: 水哉,水哉 (谜底:望洋兴叹)
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在一篇《秋水》的文章中讲一个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黄河之神河伯看到秋天河水暴涨,黄河变得很宽阔,认为自己是天下*伟大的,他来到北海边,见到北海之神,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很可笑的。
近义词: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反义词:妄自尊大
总结
望洋兴叹,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wàng yáng xīng tàn)。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望洋兴叹意思是: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