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根翦草

导读:除根翦草的详细解释【释义】即“斩草除根”。见“斩草除根”条。【典故】此处所列为“斩草除根”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左传・隐公六年》载,春秋时,结邻的陈、郑二国时常发

除根翦草的详细解释

【释义】

即“斩草除根”。见“斩草除根”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斩草除根”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左传・隐公六年》载,春秋时,结邻的陈、郑二国时常发生争端而彼此交恶。后来郑国曾提出请求,希望能够与陈国和平共处。当时,陈桓公弟五父认为广结善缘是国家的重要施*方针,因此建议接受讲和。但陈桓公却认为宋、卫两国才是难以对付的敌手,郑国算不了什么,就拒绝接受郑国的讲和。结果在陈桓公六年五月时,郑国入侵陈国,陈国大败,被掳去许多财物及俘虏。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陈桓公没有广结善缘,让恶因滋长蔓生而不知悔改,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取祸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说:“治理国家的,看到恶人恶事,就要像农民铲除田里的杂草一样,直接将聚生的杂草连根拔起,不让它有再生的机会,这样除去恶的,善的才能发扬。后来「斩草除根”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书证】

01.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他不合意狠肠*,则待要除根翦草,不肯著开花满树。”

近义词:斩草除根

总结

除根翦草,汉语成语,读音是(chú gēn jiǎn cǎo)。除根翦草意思是:

出处不如聚处
出山泉水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