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

导读:三公的拼音[sān gōng]三公 是什么意思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

三公的拼音

[sān gōng]

三公 是什么意思

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总揽**大权。唐宋沿用此称,已无实权。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作为大臣的*高荣誉头衔。

三公 详细意思解释

人臣中*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网络解释释义

三公 (古代官职)三公是中国秦朝地位*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以后多为虚职,地位上略低于宰相。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三公造句例句

1、亏得三公子神机妙算,找到这一线索,不然还真要被罗敷蒙在鼓里。

2、犹应出折臂三公。

3、这条大鱼*少三公斤。

4、他每天都锲而不舍地走上三公里。

5、吕布因王允位列三公,年高望重,不敢越礼,口中自称小将。

6、与不列颠四分之三公众观点相左,乃是保持理智的首要之选。

7、说这三公子承嗣三房,本生这房虽已娶妻,尚未得子,那两房兼祧嗣母,商议各娶一妻,异居分爨,三公子恐娶来未必皆贤,故此因循不决。

8、为了获得好一点的评价,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州府小吏,无一不对许氏兄弟尤其是许劭毕恭毕敬。

9、去年靠子堤防水的五百一十三公里干支堤普遍得到了加高培厚。

10、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

三八节
三公子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