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
态度的拼音
[tài dù]
态度 是什么意思
◎ (1) [manner;bearing;how one conducts]∶人的行为、表情形体态度。——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我不喜欢他的态度(2) [standpiont;attitude;approach]∶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态度她处理问题的态度显然是友好的(1).人的举止神情。《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吕氏春秋·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时, 鄜州 田氏 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 王统照 《沉思》:“她的态度自然安闲,更显出她不深思而深思的表情来。”(2).气势;姿态。 唐 陆龟蒙 《送侯道士还太白山序》:“ 侯生 甞应举,名 彤 ,作七言诗,甚有态度。”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只做看玩园中菊花,步来步去,卖弄着许多风流态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亲》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3).对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贱,*没出息的态度。”(4).脾气,性子。 杨朔 《北线》四:“班长坏是不坏,就是爱耍态度,一说话吹胡子瞪眼的,正经事倒不管了。”
态度 详细意思解释
人的状貌举止。如:「他的态度从容,一副很镇定的样子。」
网络解释释义
态度 (心理学名词)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态度造句例句
1、你对这件事,或者赞成,或者反对,总得有个明确的态度。
2、在学习的时候,要抱有一本正经的态度。
3、奶奶对我的态度总是那么温和。
4、他的态度一本正经而严谨。
5、被动的学习态度与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而得出来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6、小明演讲态度自然,一点也不怯场。
7、小刚对学习态度默默无闻,期末考试成绩却一鸣惊人!
8、态度傲慢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家认可的。
9、得过且过的态度使他与成功擦肩而过。
10、你这种得过且过的做事态度,如何能让上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