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
南明的拼音
[nán míng]
南明 是什么意思
1.明亡后南京的福王弘光﹑福州的唐王隆武﹑绍兴的鲁王﹑广州的唐王绍武﹑肇庆的桂王永历和川鄂边界的韩王定武先后在南部诸省建立的*权,历史上统称\"南明\"。清钱绮有《南明书》三十六卷。
南明 详细意思解释
明亡后,其残余力量南移,先后在中国南方建立的*权。其间历经福、鲁、唐、桂诸王,及郑氏三代经营台湾,至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灭郑为止,这一段奉明为正朔的历史,史称为「南明」。河川名: (1) 在大陆地区山东省滕县东南,源出于峄县黑风口的山泉,西经奚公山,会于薛河。(2) 在大陆地区贵州省,下游注入乌江。山名。在浙江省新昌县南。一名石城山。
网络解释释义
南明南明(1644年—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权,历经四帝一监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权、鲁王监国、隆武*权、绍武*权、永历*权及明郑时期。崇祯帝殉国后,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随后清*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清*屠城,史称“扬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迅速占领东南大部。在*势危机的情况下大西*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抗清*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的加大进攻,明*滇黔防线被清*迅速击破。1661年吴三桂率清*入缅,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所弑,明统始亡。此后郑成功仍奉大明正朔,东征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建立明郑王朝,明郑*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或监国。1683年清*占领台湾,延平王郑克塽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朔始亡。
南明造句例句
1、只要能消灭南明*权,自可拥有半壁河山。
2、南明弘光帝在清*逼近、大厦将倾的时候仍然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3、此时的学者整理或撰述南明史的原因,主要是给清统治者提供治弊纠偏的借鉴。
4、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