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的拼音
[yǎo wén jiáo zì]
咬文嚼字 是什么意思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咬文嚼字 详细意思解释
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征,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好词,好词。关情之处,令人泪落,真一时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节,正须好词,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转来,为大晟乐正,供应词章。」也作「咬言咂字儿」、「咬文咂字儿」。讥笑士人迂腐而不知变通。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义.第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
网络解释释义
咬文嚼字 (1995年发行文艺月刊)《咬文嚼字》创刊发行于1995年1月,发行者为上海文化出版社,今为32开,约50页的文艺月刊,主要内容则为纠正媒体艺人、名家作品的错别字。因内容颇具特色,《咬文嚼字》已成为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质“捍卫者”角色,并共发起了多次“社会查找错字活动”,并造成一定影响。例如,2007年,台湾艺人伊能静新专辑的“纶巾”念法与稍早神舟六号错写成“神州六号”的反应,与该刊物有密切关系。除此,该月刊亦于同期刊登汉字错误排行榜。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社科期刊”荣誉。咬文嚼字 (汉语成语)咬文嚼字,亦作“咬文啮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释义:咬、嚼指反复的念诵、钻研。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但在很多时候,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细琢磨的。实际上,“咬文嚼字”原来就是指词句上的推敲,是一个褒义词。
咬文嚼字近义词
句斟字嚼字斟句酌吹毛求疵雕章琢句咬文啮字之乎者也
咬文嚼字反义词
下笔淋漓文不加点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一挥而就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造句例句
1、老李读过几年子曰诗云,说起话来“之乎者也”,咬文嚼字的。
2、这篇咬文嚼字的文章,读起来颇费周折。
3、写文章的*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4、学习需要思考,但也不能咬文嚼字,钻牛角尖。
5、他说话老爱咬文嚼字,真叫人讨厌。
6、读书时老徐常常不求甚解,喜欢咬文嚼字,时而也会吹毛求疵。
7、他是个咬文嚼字的迂腐文人。
8、有些教授总是装腔作势,不是咬文嚼字,就是舞文弄墨。
9、狂妄自大的人在咬文嚼字过程中总是因小失大,要了解不求甚解的精髓,才能豁然贯通。
10、他写这篇自传时,真是咬文嚼字,一点也不敢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