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

导读:御史大夫的拼音[yù shǐ dài fū]御史大夫 是什么意思1.官名。秦置。汉因之,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丞

御史大夫的拼音

[yù shǐ dài fū]

御史大夫 是什么意思

1.官名。秦置。汉因之,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递升。后改称大司空;司空。晋以后多不置。唐复置,实权已轻,至宋又多缺而不补,明废。

御史大夫 详细意思解释

职官名。秦汉御史府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及掌管图籍秘书。参见「御史」条。

网络解释释义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将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

御史大夫造句例句

1、部刺史和侍御史的意见,都报告到副宰相御史大夫,副宰相再报告到宰相。

2、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3、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4、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

5、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

6、他被皇帝御赐为御史大夫。

御史台
御史娘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