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
拼音:chū shēn注音:ㄔㄨ ㄕㄣ繁体:出身
出身 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唐代举子中礼部试称及第,中吏部试称出身。宋代中殿试称及第出身,明清两
出身的基本信息
拼音:chū shēn
注音:ㄔㄨ ㄕㄣ
繁体:出身
出身 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唐代举子中礼部试称及第,中吏部试称出身。宋代中殿试称及第出身,明清两代经科举考试选录的,称正途出身。 《宋史。选举志一》:“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越二日,覆试诸科,得二百人,并赐科一百八十余人,并赐出身;‘九经’七人不中格,亦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身。”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凡科举中之五贡、举人、进士、皆谓之出身,而以进士为止,类于今之学位。官职有升转,而由考试得来之出身,终身带有不可移易。”
意思解释释义
出身chūshēn
(1)[one\'spreviousexperienceoroccupation]∶一个人较初从事的职业和履历造成的身分
(2)[familybackground]∶家庭经济基础所奠定的身分
(3)[anofficial’spreviousexperienceinfeudaltime]∶指入仕之途
武举出身
辞典解释
出身chūshēnㄔㄨㄕㄣ奉献自己。
《文选.祢衡.鹦鹉赋》:「臣出身而事主。」
入仕之途。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宣徽好生不忍,心里要收留拜住回家成亲,教他读书,以图出身。」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守了一世书窗,指望巴个出身,多少挣些家私。」
个人的前段经历或因家庭背景而具备的身分。
《三国演义.第二回》:「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
《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好汉不论出身低,实不相瞒,我这贱内,就是这里头出身。」
如:「工人出身」。
旧称丫环嫁人为「出身」。
《金瓶*.第六二回》:「这小丫头绣春,我教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
英语tobebornof,tocomefrom,familybackground,classorigin
德语Abstammung,Herkunft(S),abstammen(V)
法语venird\'uncertainmilieu,classesociale,originedeclasse
网络相关解释
出身
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唐代举子中礼部试称及第,中吏部试称出身。宋代中殿试称及第出身,明清两代经科举考试选录的,称正途出身。《宋史。选举志一》:“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越二日,覆试诸科,得二百人,并赐科一百八十余人,并赐出身;‘九经’七人不中格,亦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身。”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凡科举中之五贡、举人、进士、皆谓之出身,而以进士为止,类于今之学位。官职有升转,而由考试得来之出身,终身带有不可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