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

导读:土木之變的基本信息
拼音:tǔ mù zhī biàn注音:ㄊㄨˇ ㄇㄨˋ ㄓ ㄅㄧㄢˋ繁体:土木之變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

土木之變的基本信息

拼音:tǔ mù zhī biàn

注音:ㄊㄨˇ ㄇㄨˋ ㄓ ㄅㄧㄢˋ

繁体:土木之變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出征。**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趁机进攻。明*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意思解释释义

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的事件。1449年,瓦剌贵族也先率*攻明。宦官王振挟持英宗率*五十万亲征。至大同,闻前方败讯,即惊慌退却,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也先追及,明*大败,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之中。

辞典解释

土木之变tǔmùzhībiànㄊㄨˇㄇㄨˋㄓㄅㄧㄢˋ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西元1449)​,英宗信宦官王振的意见,率领大*亲征也先,于土木堡兵败被俘,兵士死伤惨重。史称「土木之变」。

网络相关解释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出征。**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趁机进攻。明*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邠詩
土地所有權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