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逋

导读:毕逋的基本信息
拼音:bì bū注音:ㄅ一ˋ ㄅㄨ繁体:畢逋
词语意思解释毕逋[ bì bū ]⒈ 鸟尾摆动貌。⒉ 乌鸦的别称。引证解释⒈ 鸟尾摆动貌。引《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

毕逋的基本信息

拼音:bì bū

注音:ㄅ一ˋ ㄅㄨ

繁体:畢逋

词语意思解释

毕逋[ bì bū ]

⒈ 鸟尾摆动貌。

⒉ 乌鸦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鸟尾摆动貌。

引《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 之初,京都童謡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

南朝 梁 吴均 《城上乌》诗:“呜呜城上乌,翩翩尾毕逋。”

宋 梅尧臣 《邺中行》:“鸟乌声乐臺转高,各自毕逋夸疐尾。”

⒉ 乌鸦的别称。

引唐 顾况 《乌夜啼》诗之一:“毕逋发刺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宋 杨万里 《羲娥谣》:“羲和 梦破欲啟行,紫金毕逋啼一声。”

清 曹寅 《鸦鸣歌》:“红窗梦破吚嚘哑,古树风摇毕逋尾。”

国语辞典

毕逋[ bì bū ]

⒈ 状声词。形容禽类尾部摆动或鼓翅的声音。宋·刘宰〈野犬行〉:「犬饿得食声咿呜,乌驱不去尾毕逋。」也作「腷膊」。

引《续汉书志·第一三·五行志一》:「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

⒉ 乌鸦。

引《乐府诗集·卷四七·清商曲辞四·唐·顾况·乌夜啼二首之一》:「毕逋发刺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拔搴
八跪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