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

导读:崎岖的基本信息
拼音:qí qū注音:ㄑ一ˊ ㄑㄨ繁体:崎嶇词性:形容词 近义:坎坷 凹凸 陡峭 险峻 反义:平坦 坦平
词语意思解释崎岖[ qí qū ]⒈ 山路不平。例崎岖而经丘。——晋

崎岖的基本信息

拼音:qí qū

注音:ㄑ一ˊ ㄑㄨ

繁体:崎嶇

词性:形容词

近义:坎坷 凹凸 陡峭 险峻

反义:平坦 坦平

词语意思解释

崎岖[ qí qū ]

⒈ 山路不平。

例崎岖而经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英rugged; rough;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引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

唐 元结 《宿无为观》诗:“九疑 山深几千里,峯谷崎嶇人不到。”

《水浒传》第六八回:“员外初到山寨,未经战阵,山岭崎嶇,乘马不便,不可为前部先锋。”

峻青 《乡音》:“这二把手小车,在这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着,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尖叫声。”

⒉ 困厄,历经险阻。

引《史记·燕召公世家》:“燕 外迫蛮貉,内措 齐 晋,崎嶇彊国之间,较为弱小。”

唐 白居易 《赎鸡》诗:“与尔鏹三百,小惠何足论。莫学衔环雀,崎嶇谩报恩。”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唐 末 司空图,崎嶇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⒊ 跋涉,奔波。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王褒 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崎嶇 巴 汉 间,屡以弱攻强。”

《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蓝桥 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京?”

清 陈维崧 《八声甘州·南耕斋中食鲥鱼作》词:“谢汝崎嶇万里,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飢。”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论》:“明 之亡也,孤臣义士,崎嶇山海间,奔走国事,而迄无所补。”

⒋ 犹辗转。

引《南齐书·文学传论》:“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嶇牵引,直为偶説。”

《梁书·文学传·任孝恭》:“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

⒌ 形容情意缠绵或感情委婉曲折。

引《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五》:“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顾虑。臂绳双入结,遂成同心去。”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我情已鬱紆,何用表崎嶇?”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嶇。”

⒍ 形容人意向诡秘。

引唐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诗:“眼中万少年,用意尽崎嶇。”

杨伦 笺注:“崎嶇乃倜儻之反,谓人情叵测也。”

国语辞典

崎岖[ qí qū ]

⒈ 山路艰险峻峭,高低不平。

引《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近凹凸

反平坦 坦平

⒉ 比喻处境艰难。

引《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闲,较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平西
批号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