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
荆轲的 拼音
[jīng kē]
荆轲 是什么意思
1.战国末著名刺客。齐人。徙卫,人称庆卿。至燕,人称荆卿。燕太子丹奉为上客,衔命入秦刺秦王嬴*,事败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 详细意思解释
人名。(?~西元前227),字公叔,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
网络解释释义
荆轲 (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给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荆轲造句例句
1、燕国的昭王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王故事出自易县燕下都。
2、聂*刺韩相,荆轲刺秦王,并白虹贯日。
3、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4、荆轲出发前,悲壮激昂,引吭高歌。
5、民间传说荆轲胆大如斗,那么就应该分析一下了。
6、荆轲胆识过人。
7、他这坐姿像当年的荆轲箕踞骂秦王,双脚张开,两膝微曲。
8、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9、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10、刺秦王的荆轲是位胆大如斗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