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脐
导读:燃脐的基本信息
拼音:rán qí注音:ㄖㄢˊ ㄑㄧˊ繁体:燃臍
燃脐 燃脐(rán qí),指元凶伏法。典源为《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吕布斩董卓 ,弃尸于市。守尸的官吏用芯子点
拼音:rán qí注音:ㄖㄢˊ ㄑㄧˊ繁体:燃臍
燃脐 燃脐(rán qí),指元凶伏法。典源为《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吕布斩董卓 ,弃尸于市。守尸的官吏用芯子点
燃脐的基本信息
拼音:rán qí
注音:ㄖㄢˊ ㄑㄧˊ
繁体:燃臍
燃脐 燃脐(rán qí),指元凶伏法。典源为《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吕布斩董卓 ,弃尸于市。守尸的官吏用芯子点上火放在董卓肚脐眼里,一直燃烧到天亮。后遂以"燃脐"等指元凶伏法。
意思解释释义
1.《后汉书.董卓传》:\"乃尸卓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后遂以\"燃脐\"指元凶伏法。辞典解释
燃脐ránqíㄖㄢˊㄑㄧˊ东汉董卓残暴专横而身体肥胖,士卒、百姓在他被杀后,为了泄恨,在他肚脐点上火,像点灯一样。见《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后世遂用以表示诛杀恶贼,大快人心。「燃」文献异文作「然」。唐.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五方思寄刃,万姓喜然脐。」也作「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