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拼音:jiǎ gǔ wén注音:ㄐㄧㄚˇ ㄍㄨˇ ㄨㄣˊ繁体:甲骨文
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
甲骨文的基本信息
拼音:jiǎ gǔ wén
注音:ㄐㄧㄚˇ ㄍㄨˇ ㄨㄣˊ
繁体:甲骨文
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较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较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意思解释释义
甲骨文jiǎgǔwén
[inscriptionsonbonesortortoiseshellsoftheShangDynasty[16th—11thcenturyB.C.]殷朝和周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辞典解释
甲骨文jiǎgǔwénㄐㄧㄚˇㄍㄨˇㄨㄣˊ商代人占卜时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陆续发现,为中国有实物可证的较早文字。
也称为「卜辞」、「龟甲文字」、「契文」、「贞卜文字」、「殷契」、「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墟文字」。
英语oraclescript,oracleboneinscriptions(anearlyformofChinesescript)
德语Orakelknochen
法语jiaguwen(écritureossécaille)
网络相关解释
甲骨文(中国古代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较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较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