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形於色

导读:義形於色的基本信息
拼音:yì xíng yú sè注音:ㄧˋ ㄒㄧㄥˊ ㄩˊ ㄙㄜˋ繁体:義形於色
【解释】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

義形於色的基本信息

拼音:yì xíng yú sè

注音:ㄧˋ ㄒㄧㄥˊ ㄩˊ ㄙㄜˋ

繁体:義形於色

【解释】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示例】吴荪甫“~”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 ◎茅盾《子夜》五

意思解释释义

义形于色yìxíngyúsè

[withindignationwrittenonone\'sface;one\'sfaceshowsnocompromisewithevil]正义之气显现于神色。也指义愤的心情显露在脸上

辞典解释

义形于色yìxíngyúsèㄧˋㄒㄧㄥˊㄩˊㄙㄜˋ

语出《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指心怀正义愤慨而流露在脸上。《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大家诺诺连声,义形于色,又痛骂一回云南官府,方才各散。」也作「义形于色」。

反义词

不露声色

网络相关解释

【解释】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示例】吴荪甫“~”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茅盾《子夜》五

松畹
星色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