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再投资比率

导读:现金再投资比率 财会术语 现金再投资比率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去股利和利息支出后的余额与已投资资产的比率。 现金再投资比率的计算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

现金再投资比率

财会术语

现金再投资比率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去股利和利息支出后的余额与已投资资产的比率。

现金再投资比率的计算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100%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将营运资金的公式代入分母中,则分母变为

“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其他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前四个资产之和约等于总资产,于是分母也可以表示为

“总资产-流动负债”

如此表示的分母,其含义可以理解为企业投资的长期资产,所以整个公式的含义可以解释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长期资产的比例;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也是企业偿债的主要来源,所以企业债务规模和债务的到期期限也会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另外企业的现金股利分配计划也会占用一部分现金,所以在计算时,常常也将利息支出与现金股利从分子中扣除,反映企业实际可用于投资的现金情况。

现金再投资比率的作用

现金再投资比率是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长期资产的比率,以长期资产价值作参考,反映企业可以用来投资长期资产的现金规模,该指标越大,说明可用于再投资的现金占企业长期资产的比重越大,那么企业扩大再生产或投资于长期资产的资金储备越充足,投资能力越强;

企业的投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于自身经营业务的投资,另一种是对外的长期投资,对于自身经营业务的投资,如果是制造企业,那就是扩大再生产;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尽量扩大规模增加收益是企业的首要任务,而资金来源可以是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入,也可以从外部募资,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入,获取和使用的成本都比从外部募资低,是企业资金来源的首选,所以通过现金再投资比率,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现金再投资比率这一指标考察企业利用经营结余资金改善经营业务的能力,以长期资产为参照,对于生产经营依赖于资产的企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现金再投资比率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因为现金再投资比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如果企业长期资产的规模本来就很小,就算现金再投资比率较大,可能企业实际的投资能力也不强,所以在分析的时候应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长期资产规模绝对数量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概述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个指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确认,是指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收入)减去流出(支出)的余额,反映了企业本期内净增加或净减少的现金及现金等价数额。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多,说明当期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现金越充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会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收到的税费返还;(3)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6)支付的各项税费;(7)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于以上收到现金科目总和减去支付现金科目综合。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虽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与净利润也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企业所有活动(包括经营、投资、筹资三大类)所得出的结果。一般来说,发行人净利润主要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也就是说发行人经营活动做得越好,净利润一般越大,而经营活动越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也越多,所以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通常是正相关的。

投资支付的现金
应付出资人回报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