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目标

导读:会计目标 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会计目标(accounting objective)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会计目标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

会计目标

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会计目标(accounting objective)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会计目标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

在不同历史阶段,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会计目标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会计目标的实现状况及其结果主要表现

会计目标的实现状况及其结果主要表现为会计的经济后果,即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有助于作出经济决策以及维护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等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经济结果。

会计目标的主体

会计目标的主体包括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和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一问题。既然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节约各产权主体交易费用”,那么,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后者也就是“谁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这一问题,一般而言即为联结企业和各类产权主体关系的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目标的客体

会计目标的客体主要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这一问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节约交易费用,必然对会计信息提出要求,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会计信息是客观的、公允的及他们需要的。因此,具备客观性、公允性、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构成了会计目标的客体。

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

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主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及用途。由于我们已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为那些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潜在的产权主体,那么会计信息在考虑各方的需求之后,其提供方式相应地就有了正式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和对内的会计报告及非簿记方式。提供会计信息的这些方式,降低了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搜寻信息的成本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是一种普遍、动态的社会关系。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状况,经营者和投资人之间有明确的受托与委托关系,受托者承担向委托者解释经营状况的义务,综上所述,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转变为向委托者解释说明经营活动的有关情况。

决策有用观要求财务报告展示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作者作出合理的投资选择的信息,即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理智科学决策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实用的信息观点。

受托责任观主要从监督角度出发,而决策有用观是从信号角度出发,这两者具有相互联系补充的作用。

试算资产负债表
定额变动差异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