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期末

导读:会计期末 会计期末,指的是某一期间的结束。如果以一年为期间,则年末为期末;如果以一个月为期间,则月末为期末。 期末结转期末结转,是每个会计每月都需要做的工作,是对一个月会计工

会计期末

会计期末,指的是某一期间的结束。如果以一年为期间,则年末为期末;如果以一个月为期间,则月末为期末。

期末结转

期末结转,是每个会计每月都需要做的工作,是对一个月会计工作的总结。是为了反映企业盈亏必须经过的环节。

“结转”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通常它是将一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转移到该科目或另一个会计科目的做法,这个做法叫结转。

1.将收入类账户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2.将成本类账户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3.将费用类账户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期末对账

对账,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也就是核对账目。对账工作一般在记账之后结账之前,即在月末进行。对账一般可以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②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③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

④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期末结账

结账是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会计工作。在一定时期结束时(如月末、季末或年末),为了编制财务报表,需要进行结账,具体包括月结、季结和年结。

结账内容

期末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二是结出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结账程序

(1)结账前,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对于发现的错误,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更正。

(2)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面入账的基础上,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3)将各损益类账户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平所有损益类账户。

(4)结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转入下期。

期末结账会计分录汇总

月末结账

(一)结转销售(服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二)计提折旧、摊销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2.计提使用权资产折旧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3.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例:摊销办公室房租

借:管理费用--装修费摊销

贷:长期待摊费用--办公室装修

4.无形资产摊销

例:摊销办公软件费用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财务软件

(三)计提工资

1.计提工资

借:管理费用--工资

销售费用--工资

制造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

借:管理费用--社保

销售费用--社保

制造费用--社保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3.计提住房公积金

借: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

销售费用--住房公积金

制造费用--住房公积金

贷: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四)结转减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月申报的小规模)

1.“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分别记录一般纳税人月度终了转出当月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额。

(1)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月度终了,企业应当将当月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当月多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注:“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月度终了。从“应交增值税”或“预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当月应交未交,多交或预交的增值税额,以及当月交纳以前期间未交的增值税额。

(五)计提税金及附加税

借: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税金及附加--教育费附加

税金及附加--地方教育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附加

注:计提附加税时,以当月应交增值税,消费税的金额为基础,乘以相应税率计算。

(六)结转损益

1.收入/利得类科目的结转

企业日常经营中,收入利得类科目的发生额一般在贷方。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或者:

借:本年利润

贷: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本年利润

或者:

借:本年利润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费用/损失类科目的结转

期末,将费用、损失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在损益结转之前,务必记得先检查当月应计提的折旧、摊销、工资、税费,应结转得的产品成本等业务都已完成,以免犯漏计提折旧、摊销等错误。结转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税金及附加

所得税费用

营业外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资产减值损失

或者: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本年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分配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注:结转后,收入、利得、费用、损失类科目的余额为零。

损益结转后,如果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在贷方,则证明企业当期的经营盈利,如果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在借方,则代表企业当期是经营亏损。

一般于年末,企业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将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转到“利润分配”科目中。

季末结账

(一)结转减免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其他收益

(二)计提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年末结账

(一)本年利润结转未分配利润

1.结转本年利润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者做相反分录

注: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无余额。

2.利润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注: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10%

任意盈余公积=税后利润*公司规定比例

(2)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注: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加上盈余公积补亏+其他调整因素

分配利润,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公司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要在提取公积金之后。股利(利润)的分配应以各股东(投资额)成正比。

3.结转利润分配

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注: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下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长期应付款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