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增加

导读:固定资产增加 由相关活动引起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量的变化 固定资产增加是指购置、改造、改良、受赠、调拨和划转等活动所引起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量的变化。固定资产来源

固定资产增加

由相关活动引起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量的变化

固定资产增加是指购置、改造、改良、受赠、调拨和划转等活动所引起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量的变化。固定资产来源主要有购入、建造、资本转入、接受捐赠、盘盈及融资租入等方面。企业无论从哪方面取得的固定资产,都应办理验收手续,取得合法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次月开始计提。

固定资产增加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增加的会计处理方法:

购买固定资产:当企业购买新增固定资产时,应将其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并相应地减少现金或增加应付账款等负债项。

自建固定资产:如果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应将建造成本作为资本化支出,并分摊到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中。

赠予或捐赠固定资产:当企业收到赠予或捐赠的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当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将其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增加如是旧的,则以净值入账。

固定资产增加的会计处理步骤:

步骤一:确认购买或自建固定资产的日期、金额和具体信息。

步骤二:记录固定资产的会计科目,通常包括固定资产账户、累计折旧账户和相关的应付账款或现金账户。

步骤三:根据购买或自建的成本,将固定资产的原值计入固定资产账户,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相应的数额。

步骤四: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计算折旧费用,并将其分配到累计折旧账户。

步骤五:将购买或自建固定资产的支付金额从现金账户或应付账款中减少,并相应地调整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增加的会计处理要点:

1、确保记录准确:在做账过程中,要确保新增固定资产的金额和日期准确无误,以避免对财务报表产生错误的影响。

2、注意资产计量:根据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计量应按照公允价值或成本进行,具体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如购买、自建或赠予等。

3、确定折旧*策: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确定合适的折旧*策,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期限计提折旧费用。

4、及时更新账务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更新固定资产的账务记录,包括折旧费用的计提和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

固定资产增加的会计分录

1、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领用安装材料、支付工资: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投资者投入

借:固定资产(投资双方确认价)

贷:实收资本

4、接受捐赠

借:固定资产(单据金额+税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税费)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固定资产增加与固定资产盘盈的区别

固定资产增加是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入和实物流入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的统一。即:在账簿上记录固定资产增加时,固定资产实物也必定同时增加。在账务处理上,借记“固定资产”科目的同时,必然贷记有关货币性资金或非货币性资金科目。

固定资产盘盈是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实存数大于账存数的一种账实不符现象。这种账实不符的现象有可能是平时记错账导致的,而且,在对固定资产盘盈进行账务处理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只是为了把账实不符调整为账实相符,实际上此时并没有固定资产实物的流入。因此,固定资产盘盈核算应属于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范畴而不属于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范畴,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履约现金流量
合同履约成本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