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最大化
产值*大化
财务管理术语产值*大化是指在传统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预定的产值指标,在完成这一指标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生产目标。
产值*大化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存在许多弊端。产值*大化曾是国营企业的生产目标,但并不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是因为产值不属于财务的范畴,也就不可能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产值*大化的缺点
产值*大化目标的缺点:
(1)只讲产值,不讲效益。
(2)只讲数量,不求质量。
(3)只抓生产,不抓销售。
(4)只重投入,不讲挖潜。
因此,把总产值*大化当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符合财务运行规律的,这只是一种错误。
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具体分为以下三类:1.利润*大化;2.股东财富*大化;3.企业价值*大化。
1、利润*大化
①优点
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②缺点
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
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2、股东财富*大化
①优点
与利润*大化相比:
考虑了风险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短期行为;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②缺点
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
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
它强调的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3、企业价值*大化
①优点
考虑了取得收益的时间;
考虑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获利能力放在了首位,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用价值代替价格,避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②缺点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