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损失率
导读:内部质量损失率 成本管理术语 内部质量损失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产品不能满足预质量要求及各种因素导致的损失费用同营业务收入之比,即:内部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金额/营业收
内部质量损失率
成本管理术语内部质量损失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产品不能满足预质量要求及各种因素导致的损失费用同营业务收入之比,即:内部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金额/营业收入。各公司一般采用内部质量损失率作为衡量指标进行考核。
备注:内部损失金额=工程内废品损失费+返工返修材料费+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
内部质量损失率设定意义
通过对质量损失的统计、核算、分析,引导各工厂加强过程控制,降低质量损失,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指标达成测算
内部质量损失率为极性越低越好,指标测量周期分为月度、季度及年度。指标达成核算方式为:达成情况=(1-(实际值-目标值)/目标值)*100%。
质量损失
质量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活动中,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损失,即由于质量低劣而产生的内、外部损失。质量损失的存在在于资源的潜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质量损失的存在也正是质量改进的意义所在或质量改进的机会所在。
质量损失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内部质量损失。如:
1、报废损失;
2、复检费用;
3、返工损失;
4、停工损失;
5、质量故障处理费;
6、质量降级损失。
二、外部质量损失。如:
1、索赔费用;
2、退货损失;
3、保修费用;
4、降价损失;
5、处理质量异议的人工、餐旅费;
6、信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