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单位法
联合单位法
管理会计术语联合单位法是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联合单位法的计算步骤
①确定*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
如,若某公司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销比是1∶2∶3,那么每一个联合单位由1个甲产品、2个乙产品和3个丙产品组成。
②计算联合单价
联合单价=Σ(联合单位包含的某产品的数量×该产品单价)
③计算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Σ(联合单位包含的某产品的数量×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④计算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⑤计算某产品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某产品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联合单位法的应用
【案例】某公司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是20元、25元、1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 000件、200 000件、150 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是12元、14元、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245万元。按联合单位法(产品销量比为甲:乙:丙=6:4:3)确定各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计算联合单价、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甲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乙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答案:
联合单价=6×20+4×25+3×10=25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6×12+4×14+3×8=152(元)
联合单位边际贡献=250-152=98(元)
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245÷98=2.5(万件)
甲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2.5×6=15(万件)
甲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15×20=300(万元)
乙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2.5×4=10(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