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比
权益比
权益比,一般指股东权益比,是股东权益对总资产的比率。股东权益包括以下五部分: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未分配利润,指公司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总资产是指某一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
权益比应当适中。如果权益比过小,表明企业过度负债,容易削弱公司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而权益比过大,意味着企业没有积极地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来扩大经营规模。
权益比和资产负债比的关系
权益比和资产负债比的关系为:权益比与资产负债比的倒数之和永远等于一。所以,权益比又可以写成1-资产负债比。资产负债比是一个财务指标,指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的总和同所有负债的总和相除得到的一个比值。
通过资产负债比这个指标可以大致知道企业资产的构成状况,就是自有的权益同负债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一般认为,自有资产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就比较低,相对来说,企业的资金利用就不是太有效率。不过,判断指标的好坏不是仅从数字上来看的,需要比较历史的数据,行业的数据,才能得出该企业的这一指标是否合理。
术语解释
股本指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多用于指股票。计算公式为:股本=股票面值×股份总额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的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所占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法定公益金指的是企业按照规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公益金,法定公益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时,就将其转入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