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日

导读:审计报告日 审计报告日,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规定在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上签署的日期。

审计报告日

审计报告日,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规定在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上签署的日期。

确定审计报告日考虑的因素

确定审计报告日应当考虑的因素有3个,分别是:

1、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已经完成;

2、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的事项已经提出,被审计单位已经作出调整或拒绝作出调整;

3、管理层已经正式签署财务报表。

审计报告日相关准则规定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第四十二条规定:审计报告应当注明报告日期。审计报告日不应早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日期。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第八条规定: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一)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是否已经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二)恰当应对在审计报告日后注册会计师知悉的、且如果在审计报告日知悉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修改审计报告的事实。

第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所有在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均已得到识别。但是,注册会计师并不需要对之前已实施审计程序并已得出满意结论的事项执行追加的审计程序。

第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九条的规定实施审计程序,以使审计程序能够涵盖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或尽可能接近审计报告日)之间的期间。

审计报告日的四大误区

1、误区之一: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签署会计报表日”和“主任会计师签发审计报告日”的关系混淆不清。新审计报告准则规定:“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中注协编写的新审计报告准则讲解又补充解释到:“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通常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为同一天,或晚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

2、误区之二: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声明书日期”的关系混淆不清。一些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日期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签署管理当*声明书日期”之间的关系往往混淆不清,常常使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当*签署管理当*声明书日期”早于审计报告日期。

3、误区之三:对审计报告日期与“期后”和“日后”的关系模糊不清第15号《期后事项》具体准则规定,“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可见,《期后事项》准则所规定的“期后”是两个时间段。

4、误区之四:对重新出具审计报告时签署的日期模糊不清。第15号《期后事项》具体准则第十六条规定,如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获知的期后事项实施了追加审计程序,并已作适当处理,注册会计师可选用签署双重报告日期或更改审计报告日期的方法,即将原定审计报告日推迟至完成追加审计程序时的审计报告日。

上影线试盘
固定样本抽样法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