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是指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知悉的事实。财务报表日,是指财务报表涵盖的*近期间的截止日期。审计报告日,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规定在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上签署的日期。
期后事项的分类
(1)第一类期后事项。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称为第一类期后事项。这类期后事项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金额有着直接的影响,其存在或发生将导致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报表做出必要的调整。主要包括:
某一项资产的价值在结账日后被证实发生损失或永久性的减值;
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
发生销售退回;
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提起的诉讼,以不同于资产负债表中登记的金额而结案;
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处于协商中的债务重组,结账日后已经达成协议;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长期合同应计的收益的估计存在重大误差。
(2)第二类期后事项。虽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称为第二类期后事项。第二类期后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不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相关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但如不对其加以说明,有可能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对被审计单位的现有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前景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对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审计人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披露。主要包括: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的筹资行为,如发行股票和债券;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的投资与购买行为,如企业合并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外汇汇率的较大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自然灾害导致资产损失;
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市价发生下跌,如短期投资的市价下跌或存货市价下跌;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导致索赔、诉讼的结案;
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被审计单位经营方针、经营项目或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扩大经营规模。
期后事项的审计方法
期后事项的审计方法通常分为两类:
一是结合对会计报表项目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进行的审计。这类审计是会计报表项目审计的一部分。
二是采用专门审计程序进行审计。这是为了查明所有对会计报表有重要影响的事项,一般是在接近审计工作结束日之前进行。专门审计程序通常有:
(1)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期后事项的内容。审计人员通常应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期后事项的下列内容:
是否已进行或将进行异常的会计调整;
资产是否已出售或计划出售;
是否已发行或计划发行新的股票或债券;
是否已签订或计划签订合并或清算协议;
是否已发生新的担保、贷款或承诺;
其他相关内容。
(2)审阅被审计单位有关期后事项的下列资料: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有关会议记录;
被审计单位*近的期中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管理报告;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确认期后事项的程序;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关于期后事项的声明或其他陈述;
期后事项的审计相关处理程序
在有关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未禁止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修改仅限于反映导致修改的期后事项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管理层或类似机构也仅对有关修改进行批准,注册会计师可以仅针对有关修改将本准则第九条和第十条所述的审计程序延伸至新的审计报告日。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处理方式之一:
(一)修改审计报告,针对财务报表修改部分增加补充报告日期,从而表明注册会计师对期后事项实施的审计程序仅限于财务报表相关附注所述的修改;
(二)出具新的或经修改的审计报告,在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中说明注册会计师对期后事项实施的审计程序仅限于财务报表相关附注所述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