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道德风险
审计道德风险
审计道德风险是指审计工作人员故意违反工作程序和审计纪律,给审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是审计风险中*重要的表现形式。
审计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引发审计道德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审计信息不对称。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往往比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充分的会计信息。
2、审计代理关系不完善。在现代审计关系模式中。审计服务的“实际委托人”缺位,产生道德风险。此时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社会公众,但由于审计结果具有外部性和公共品的特征以及实际委托人之间协商一致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实际选择并支付审计费用的人变成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
3、审计市场中不正当竞争。审计师和事务所由于不正当竞争性压价,被迫接受与履行审计合约责任不相称的收费条件后,其理性选择就是通过简化审计程序等偷懒方式以取得审计交易的均衡。这种低取费价值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为审计师和事务所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前提条件。
4、法律责任约束力较低。目前我国审计环境中法律约束机制软化,民事赔偿机制不到住,监管力度弱等问题,导致审计师行为失当被发现概率不高,被起诉概率更低。
5、公司制度结构不完善。
6、审计利益诱惑。审计客体通过“收买审计原则”,进一步强化审计师和事务所的道德风险。
审计道德风险的危害
审计道德风险具有主观故意、丧失原则、明知不该为而为之的特征,因此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如:
1、审计信息的失真。审计道德风险导致该查的内容不查,该反映的问题不反映,提供给领导层的只是一些虚假、残缺不全的信息,误导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
2、纵容各种违规违法和经济犯罪行为,使部分审计人员无意中成为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有些审计人员往往会因为被审计单位的公关而丧失原则,让被审计单位的违规人员滋生侥幸心理,继续违规,甚至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3、削弱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影响审计队伍的形象。如果审计人员不坚持原则,被审计单位施以小恩小惠就能俘虏,那么审计就会大打折扣。
审计道德风险的防范对策
审计道德风险的防范对策有:
1、严把审计人员的准入关。重视审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将一些业务过硬、原则性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并且必须经过准入资格考试后才能上岗;
2、推行审计人员问责制。审计人员要对其负责的审计项目的完整性、真实性承担永久责任,这样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会更加谨慎、细致,对被审计单位的一些拉拢腐蚀行为也会自觉抵制;
3、执行审计人员回避制度。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涉及以前同事、间隔不到三年的单位以及审计对象是亲戚朋友时,应当回避。实行“回避制”能有效地将审计人员从私人感情的樊篱中解脱出来,避免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