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金融术语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是指在收盘集合竞价结束后,交易所交易系统按照时间优先顺序对收盘定价申报进行撮合,并以当日收盘价成交的交易方式。目前,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仅适用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的优势
1、延长交易时间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有效延长了交易时段,使得投资者在常规交易时间之外也能进行交易操作,尤其适合因工作日程繁忙无法在正常交易时段参与的投资者。
2、价格确定性
交易价格明确为收盘价,避免了盘后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参考点。
3、提高流动性
对于部分流动性需求较高的证券,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整体流动性。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的的数量问题
其实就是科创板、创业板竞价交易时的数量要求没变,具体区分开来说:
科创板,单笔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200股,且不超过100万股。卖出时,余额不足200股的部分,应当一次性申报卖出。
创业板,单笔申报数量应当为100股或其整数倍,且不超过100万股。卖出时,余额不足100股的部分,应当一次性申报卖出。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如何进行
盘后固定价格申报指令应当包括证券代码、买卖方向、限价、数量等内容。买入限价低于收盘价或卖出限价高于收盘价的盘后固定价格申报无效。
创业板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申报的时间为每个交易日9:15至11:30、13:00至15:30。
科创板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申报的时间为每个交易日9:30至11:30、13:00至15:30。
每个交易日的15:05-15:30,交易所按照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撮合成交。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的成交原则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阶段,上交所以收盘价为成交价,按照时间优先原则对收盘定价申报进行逐笔连续撮合。
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若收盘价高于收盘定价买入申报指令的限价,则该笔买入申报无效;若收盘价低于收盘定价卖出申报指令的限价,则该笔卖出申报无效。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的收盘定价申报当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