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信用货币的形态
1、期票:到规定日期才能领取商品或货币的票据
2、银行券:没有固定支付日期,可随时兑换黄金
3、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
4、辅币: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
5、纸币
6、银行存款
7、电子货币
信用货币的特征
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
它的发行以国家在一定时期提供的商品、劳务量为保证。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的凭证,信用货币流通则是中央银行债务的转移。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①表现为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
②表现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其提供信用。
4、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
国家必须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管理货币流通,使货币流通符合客观的流通规律,保证信用货币的正常流通。
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
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前,信用货币可以直接兑现或部分有条件兑现金属货币,后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激化和战争的影响,金属货币制度受到破坏,滥用信用货币发行权造成通货膨胀,使信用货币的兑现性大大削弱,金属货币自由铸造和流通的基础也遭到破坏,于是各国在30年代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近几十年来,信用货币的使用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钞、支票等形式向无形的电子货币形式发展,例如银行在商场等消费场所安装终端机,顾客在支付时只需使用银行卡,计算机就自动划拨账款,自动清算。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比传统的信用货币更方便、准确、安全和节约,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不断进化的表现,代表着信用货币形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