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
消费券
可用于购买消费品,但不能兑换成现金的票证消费券,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来购买消费品,但不能兑换成现金的票证。当经济不景气导致社会消费明显减弱时,用于提振消费能力。
消费券一般以满减券为主,客户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即可享受满减或折扣。
发放消费券的好处
有的人会说,既然是刺激大家消费,为什么不能直接发钱,而要发消费券呢?美国曾经就疫情启动紧急救援计划,向中低收入人群每人发放1200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多)。
这个主要跟各国的消费方式有关。之前美联储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美国40%的家庭,都拿不出400美元的应急费用。所以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借钱消费是一种常态。而中国人则比美国人要稳健得多,10年前中国人民的储蓄率是50%,如今是45%,依旧保持着全球*高水平。如果给美国人民发钱,那么他转身就到超市购物了。但是如果给中国人发钱,中国人可能把钱存到银行去了。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发放消费券是比直接发放现金更有效的方式,因为人们拿到现金可能不会去消费,所以不会直接转化为需求。
除此之外,发放消费券还有如下好处:
1.可以定向发放,消费刺激精准度高。消费券能够精准施策,确定其适用的地区、行业、企业规模和产品等。
2.便于监测消费券效果。数字消费券带有数字货币的标记功能,可以记录每一笔消费数据,对部门评估经济刺激*策效果并改进*策大有助益。
3.更加灵活多样。消费券可以多次分批发放,因此*策效应既可以快速见效,而*策持续期也会很长。
发放方式
本着精准、高效、便捷、安全和使用灵活的原则,消费券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以电子消费券的形式发放,消费者通过登录指定平台(APP/小程序)领取。
使用方式
线上消费一般是在付款时直接抵扣,线下消费则是出示领取的消费券条码等待商户扫描核验。
发放情况
发放消费券,在国内并不是新鲜事。浙江杭州曾在2009年派发9.1亿元的消费券,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本地一些外贸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造成的消费受挫。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消费市场回暖,截至2020年4月上旬,全国有7个省超过20个地市组织发放了多种形式的消费券,总额逾56亿元。
2024年9月,上海市财*投入5亿元发放消费券,按照各领域消费占比和市民需求情况,消费券资金分配为:餐饮3.6亿元、住宿9000万元、电影3000万元、体育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