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The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简称:广交会),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渠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长、规模*大、商品*全、采购商*多且来源*广、成交效果*好、信誉*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联合主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创办以来,广交会历经风雨、从未间断,已成功举办134届,与全球2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累计出口成交约1.5万亿美元,累计到会和线上观展境外采购商超1000万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交流和友好往来。
2024年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广东省人民
承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创办年代:1957年春季
展出周期:一年两届(每年的春季为4月份,秋季为10月份)
会期:每届三期,每期5天
展览地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0号)
历史回顾
1957年4月1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对外贸易国主要是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形式单一,交易额也很低,无法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求。
走不出去就请进来!面对这样的形势,1957年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和广东省主办了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自此每年春秋两季均在广州举办交易会,从未中断。
在1957年举办的两届广交会上,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客商参加了展会,出口成交总额达到8687万美元,约占当年全国现汇收入的20%。自此以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一年两届的广交会年年举办,规模不断扩大,无论参展客商人数还是交易额都成倍增加。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条重要渠道和展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窗口。
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单一出口平台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
广交会历经风雨、从未间断,至2023年已成功举办134届,与全球2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累计出口成交约1.5万亿美元,累计到会和线上观展境外采购商超1000万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交流和友好往来。
举办意义
1.广交会不仅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进步。自1992年以来,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制定实施《广交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投诉及处理办法》《广交会线上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暂行规定》等规定,广交会已建立起一套展前、展中、展后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适合线上线下融合办展需要,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投诉处理机制,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展现了中国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广交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中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典范,以公正、专业、高效的投诉处理赢得了客商的信任和赞誉。
2.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是服务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高地,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彰显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是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
3.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这些年来,广交会在封锁中诞生,在困境中探索,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在新时代奋进。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交会紧紧围绕*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服务国内外企业,为服务国际贸易、促进内外联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踏上新征程,广交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商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广大参会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更好发挥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在更高层次上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推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