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论

导读:吸收论 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又称支出分析法,在现代国际经济学中被用于分析国际收支调节,主要阐述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者亚历山大

吸收论

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又称支出分析法,在现代国际经济学中被用于分析国际收支调节,主要阐述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者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

吸收论的基本思想

以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来影响收入和支出行为,从而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吸收论的主要内容

在吸收论的分析中,可知B=(1-a)Y-A,即国际收支的差额取决于总收入的高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由于国内自发性吸收比较难以调整,因此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路径是改变总收入与边际吸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策与支出增减*策,用支出增减*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向,从而改变总吸收,*终达到总收入和总吸收相等,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要改变一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使边际消费倾向a变小,国民收入Y变大。

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要有闲置资源,满足马歇尔一一勒纳条件且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品生产部门,那么在进口需求不增加的情况下,贬值可以通过增加净出口来改善国际收支。

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另一个条件是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因为出口扩大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同时增加,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即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新增的国民收入才不会被吸收的增加所抵消,贬值才会*终改善国际收支。

对吸收论的评价

首先,吸收论将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和变动和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摆脱了弹性论机械地就进出口论进出口的*限,有助于对国际收支失衡和均衡性质的深入认识,其次,吸收论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比弹性论的*部均衡分析方法更贴近实际。

它的缺陷表现在:

(1)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基础之上的,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分析不够;

(2)没有考虑本币贬值以后相对分格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

(3)没有考虑贸易伙伴国进出口对本国进出口、收入和价格的影响;

(4)同样没有考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触发挂单
投资策略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