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可能性曲线

导读:效用可能性曲线 经济学术语 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

效用可能性曲线

经济学术语

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优点。

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在曲线的右上方区域,是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无法达到的,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能”区域;在曲线的左下方区域,是“无效率”区域;曲线上点表示消费者所有*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

由于在*优效用水平组合中,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变化,故对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由于效用水平的高低本来就是一个序数概念,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及凹凸性等无法得知。

效用可能性曲线图示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消费这种商品或劳务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满足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相同点:

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大化。

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追求*大化效用的过程。

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④推导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差异:

①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论通过边际效用论来分析;

序数效用论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②效用能否相加:

基数效用论下效用可以加总,即可以直接衡量;

序数效用论下效用不能加总,即不能直接衡量。

边际效用:

(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TU=f(Q)

(2)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TU/△Q

成交单
民间票据贴现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