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是指现金流量与其他项目数据相比所得的值。一般提到的现金流量比率,是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它也是指未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以及摊销前的盈余(EBITDA)除以利息或本息之和的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的形式
现金流量比率的形式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现金流量对负债的保障比率、现金流量对利息的保障比率和现金流量对本利和的比率,具体内容如下:
1、现金流量对负债的保障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它反映了企业通过经营获取足够现金来偿还债务和兑现承诺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期末流动负债。
该比率则表示企业偿债能力越好;比率越低,则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这项比率*为短期债权人所关注。
2、现金流量对利息的保障比率
计算公式为:
未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和摊销前的盈余(EBITDA)÷年利息支出
这一比率有助于评价借款企业有无支付贷款利息的能力。如果这一比率低于2.0,那么无论杠杆程度如何,贷款人都不会提供贷款。在债券评级和市场风险测评时,要求就更高些。
3、现金流量对本利和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未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和摊销前的盈余(EBITDA)÷[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1-t)]
式中的t代表所得税税率,支付的本金是年度指标。由于本金是用税后盈余支付的,所以必须将其由税后调整为税前。
现金流量比率的分析
现金流量比率反映了企业通过经营获取足够现金来偿还债务和兑现承诺的能力。现金流量比率越高,则表示企业偿债能力越好;比率越低,则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这项比率*为短期债权人所关注。
术语解释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