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导读:刚愎自用的意思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用法:
刚愎自用的意思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例子: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正音:“愎”,读作“bì”,不能读作“fù”。
辨形:“愎”,不能写作“复”。
辨析:“刚愎自用”和“我行我素”;都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己做自己的”意思。但“刚愎自用”含贬义;偏重在“顽固任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偏重在“照平常的一套去做。”
歇后语: 木梳给别人 —— 刚愎自用
谜语: *自以为是的人 (谜底:刚愎自用)
故事: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晋*将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将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近义词: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师心自用、独断专行、我行我素、自矜自是
反义词:不耻下问、从善如流、从谏如流、虚怀若谷
总结
刚愎自用,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gāng bì zì yòng)。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刚愎自用意思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