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
导读:梁上君子的意思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
梁上君子的意思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小偷。
例子: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某乙》)
正音:“上”,读作“shàng”,不能读作“shǎng”。
辨形:“梁”,不能写作“粱”。
谜语: 1. 盗贼 (谜底:梁上君子) 2. 齐王 (谜底:梁上君子) 3. 竹桥 (谜底:梁上君子)
故事: 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陈寔给钱放他回。
繁体:樑上君子
感情 贬义成语
反义词:正人君子
总结
梁上君子,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liáng shàng jūn zǐ)。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梁上君子意思是: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一般作主语、宾语,比喻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