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导读:守株待兔的意思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用法:连动式;作宾语、

守株待兔的意思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正音:“待”,读作“dài”,不能读作“dǎi”。

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谜语: 柳 (谜底:守株待兔)

故事: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近义词: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反义词:通达权变

总结

守株待兔,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hǒu zhū dài tù)。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守株待兔意思是: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出自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五蠹》。一般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视死如归
提纲挈领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