錞于

导读:錞于的 拼音[chún yú]錞于 是什么意思  ◎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古代一种铜制乐器古代乐器。青铜制。形如筒,上圆下虚,顶有纽可悬挂,以物击之而鸣。多与鼓配合

錞于的 拼音

[chún yú]

錞于 是什么意思

 ◎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古代一种铜制乐器古代乐器。青铜制。形如筒,上圆下虚,顶有纽可悬挂,以物击之而鸣。多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盛行于 东周 和 汉 代。《国语·晋语五》:“战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 韦昭 注:“錞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周书·斛斯徵传》:“又乐有錞于者,近代絶无此器,或有自 蜀 得之,皆莫之识。 徵 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 徵 遂依 干寳 《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嘆服。” 清 赵翼 《观西洋乐器》诗:“錞于丁且寧,磬折柎復击。”

錞于 详细意思解释

古代铜制的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旅中号令兵士。形制为整体略呈椭圆筒形,肩围阔大,腰围缩小,平顶有钮,钮多作虎形或马形,可以悬挂起来敲击。《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句下汉.郑玄.注:「錞,錞于也。圆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

网络解释释义

錞于錞于,亦作錞釪、錞。我国古代铜制打击*中乐器。现发现*早的作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国语·吴语》:“鼓丁宁、錞于、振铎”。《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郑玄注:“錞,錞于也”。《淮南子·兵略训》:“两*相当,鼓錞相望”。多用于战阵。《国语·晋语五》:“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 韦昭 注:“錞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

乘杜
采芝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