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导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内容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内容,包含企业当期销售当期收现,企业收到前期销货款以及预收以后的销货款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内容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内容,包含企业当期销售当期收现,企业收到前期销货款以及预收以后的销货款。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相关说明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以利润表中的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收入”为出发点,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

如果企业调整以后的数据与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相符,则企业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符,则需要进一步落实资金流,函证往来账户,推测企业的收入规模。

其具体调整公式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本期销项税发生额-应收账款(票据)的增加数+应收账款(票据)的减少数+预收账款(或合同负债)的增加数-预收账款(或合同负债)的减少数-应收项的意外减少+收回以前的坏账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内容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该项目主要反映的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的主要内容是:

1、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本期销售商品发生的销项税费。

3、本期收回前期销售和提供劳务的款项。

4、本期应收票据的收现。

5、本期销售材料和代购代销业务收到的现金。

6、本期发生的预收款项。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特点

1、实际现金流:与营业收入相比,它更侧重于实际收到的现金,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状况。

2、时间差异:由于存在赊销等情况,这项科目可能会与营业收入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计算步骤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得出:

营业收入:确定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营业收入总额;

应收账款变动:计算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的差额;

预收账款变动:计算预收账款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的差额;

其他调整项:考虑退货退款、折扣优惠等对现金流入的影响。

计算结果: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其他调整项。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对比,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营业收入的比值,如果大于1,则表明企业可以提前收到更多预付款,应收账款在减少,说明企业在上下游中的商业地位稳固。

所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不仅反映了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还考虑了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变动情况,从而提供了比营业收入更为准确的现金流信息。

自由现金流量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