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利润
当期利润
当期利润是本会计期间的利润(通常指利润总额),依据会计期间不同而不同。如会计期间是月,则当期利润就是本月利润;如会计期间是年,则当期利润就是本年利润。
当期利润的公式
在计算当期利润时,一定体现配比的概念,即本期收入与本期费用配比计算。其公式为:
当期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信用减值损-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
当期利润的会计分录
(一)期末将各损益类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会计分录
1、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资产处置损益
贷:本年利润
2、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二)经过上述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即为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借方余额即为亏损。
(三)确认并结转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四)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本年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分录:
年末,要将本年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结转后,本年利润无余额,若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若为借方余额则分录相反。
年底结转本年利润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是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影响当期利润的因素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明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洞整”科目,而原来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度固定资产出现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问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入为的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企业在盘盈答固定资产时,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根据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次再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两者的差额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当期利润和当期损益的区别
1、当期利润一般情况下指的的会计期间利润多少,即,利润总额。随着会计期间不一样,当期利润也有所区别。假设以月为会计期间,则当期利润=本月利润。假设以年为会计期间,则当期利润=本年利润。
而当期损益指的是与当期及*终利润有关的收益和支出是多少。可以用当期损益=当期净利润/亏损这一等式来表示。月底的时候,对于会计科目表中的损益类科目,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
2、当期损益,表现形式为利润/亏损。也就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因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相应财务成果。当期损益通常等于收入及费用之间的差额,即,当期损益的加项需计入企业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入等,其中从当期损益中将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进行抵减,*后余额则是当期损益。
3、损益是指损益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等,按照这个说法,可以解释为利得和损失不属于经常性,因此不应放在利润里面,只能放在损益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