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
管理会计术语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作业动因是将不同作业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通过分析作业动因与*终产出的关系,可以揭示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优化企业生产流程。
作业动因的含义
作业动因是引起某类作业成本发生的活动或因素。例如,材料整理准备作业的成本主要受整理原材料的数量影响,机器设备调整准备作业的成本主要受机器设备调整准备小时数影响,生产线上产品运送作业发生的成本主要受可能为生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影响等。因此,材料整理数量就是材料整理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机器调整工时就是设备调整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生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运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分析
成本实质就是为了目标而付出的代价。
企业要生产产品,就需要进行一系列活动(也就是作业),这些作业是要消耗资源的(几乎没有人愿意白干活儿)。
实际上,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劳务形成了一个销售—设计研发—生产—采购作业链,作业链上每一个作业都需要资源(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也会产生一定的价值,这样就形成了价值链。
进行成本管理,首先要进行价值链(作业链)分析,即分析产品和作业之间的关系。
哪些作业和产品形成有直接关系?
哪些是间接关系?
哪些作业是必要的?
哪些作业是不必要的。
找出那些无效或者低效的作业,尽量减少或者去除掉。
比如,服装公司由于材料库和生产车间的距离比较远,在生产前需要工人到仓库领料搬运,这个作业本身没什么价值,于是可以通过设计仓库和车间的距离减少或者去除掉。这类分析一般叫作作业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诱导成本发生的原因,是成本对象与其直接关联的作业和*终关联的资源之间的中介。按其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成本动因通常以作业活动耗费的资源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是成本分配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