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抵回
亏损抵回
亏损抵回,是指企业用当年发生的亏损,去抵消以前年度的应税收益,并申请退回已缴纳的所得税。美国和法国规定抵回的年限为3年,英国和日本为1年。虽然年限有所不同,但其基本会计处理方法是一致的,就是在亏损期间确认所得税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一项资产(短期应收款),在损益表上反映为营业亏损的减少。
亏损抵回的优缺点
亏损抵回的利弊也可以从企业和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亏损抵回对企业来说,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一是在亏损抵回*策下,企业发生亏损即可向财*申请退税,使其能够迅速得到一笔资金;二是亏损抵回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则,因为企业盈利时期通过缴纳税收对国家作出了贡献,那么在其经营的困难时期国家也应该予以适当补偿。其缺点在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以获得退税为目标,减弱改善生产经营的动力。
亏损抵回对于财*来说,首先,与亏损抵后相比,更能体现国家对企业的扶持,更能体现税收的调控作用。其次,如果对哪些类型的产业和企业可以获得抵回*策作出恰当规定,则可以发挥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第三,可以配合的扩张性财**策,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其缺点在于:亏损抵回意味着*策马上要拿出一笔资金,会增加财*的压力:如果正在执行紧缩*策,亏损抵回会抵消*策的作用,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由于亏损抵回需要退税,抵回的期限不可能太长,其效果有一定*限性。
亏损抵回和亏损抵后的比较
亏损抵回和亏损抵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亏损抵后,是指企业用当年发生的亏损额,去抵消以后年度的应税所得,从而实现一种所得税收益。我国抵后的期限为5年,美国为15年,德国和日本为5年,英国则可无限期抵后。
从会计上看,亏损抵后使企业在亏损以后的年度中,有可能获得一项所得税收益。但由于企业亏损以后能否再实现盈利,以及实现的盈利能否完全抵补亏损,一般事先无法确定,所以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一般在亏损当期不确认亏损抵后带来的所得税收益。但是,如果确信将来企业必然盈利,而且实现的应税所得足以使结转亏损带来的所得税利益得以实现,则可以在亏损当期确认这种收益。
关于亏损抵后的利弊,可以从企业和财*两个角度来分析。对于企业来说,亏损抵后使企业在开始盈利年度可以少缴或者免缴所得税,从而获得一项所得税收益。对于财*来说,相当于今后减少一块收入或增加一项支出,但长期来看,通过增加企业未来可支配财力,使之获得更好发展,有利于财*将来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
术语解释
亏损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果,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支出大于收入的状况即为亏损。常见的企业亏损有计划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两种。
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税法规定的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经营等取得的可用货币计量的收入,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所需各种耗费后的净额。
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或利润表)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a certain period)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的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