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差错
前期差错
前期差错,是指当期发现的、发生在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差错。“期”,本处应专指“年度”,因为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涉及损益时,按规定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漏或错报。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和应用会计*策错误。
1、编制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的分类
前期差错按照重要程度分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和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具体解释如下:
1、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如果能合理确定前期差错的累计影响数,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如果确定前期差错累计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的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采用未来适用法。
2、非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或者说,是除重要的前期差错以外的前期差错。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调整发现差错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的金额,不要求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属于影响损益的,应当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
前期差错的形式
1、会计*策适用差错
主要表现为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了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法规、规章所不见解的会计*策,一些企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采用了会计准则等行*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原则和方法。二是会计估计上的差错。如:按照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满足一定条件的,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就予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损差。如把后者也予以资本化,计人固定资产的价值,则属于会计*策适用差错。如果企业由于上述各种原因造成会计核算的差错,如不加以调整,可能会使公布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不可靠,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报表阅读者的决策或判断,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差错的性质及时纠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和可靠。
2、会计估计错误
由于经济业务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经常需要做出估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估计会发生错误。例如企业在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时,多估计或少会计了预计使用年限,这种情况就是会计估计差错。还有,一些企业在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时发生错误;又如,国家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有可能在年末多计提或少计提坏账准备,从而影响损益的计算。
3、其他差错
在会计前期核算中,企业有可能发生除以上两种差错以外的其他差错。例如,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的交易;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提前确定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定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滥用会计*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等。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
1.前期差错的性质。
2.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3.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