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审
交叉审
审计术语交叉审即交叉审计,是指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多个下级审计机关采取相互交叉方式开展审计的一种监督方式。
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对“交叉审”没有明确规定,但“交叉审”一般都是以上级审计机关的名义,组织下级多个审计机关交叉对下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开展审计,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制定审计方案、统一制发审计通知、统一制定性处理口径、统一审计文书格式、统一汇总审计情况。“交叉审”实际上是“上审下”的一个“变种”,符合审计法关于审计管辖范围的规定精神。
上审下一般是指财*审计“上审下”,指审计机关对下级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收支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
交叉审的优缺点
“交叉审”既能发挥“上审下”的优势,弥补“上审下”时上级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避免“同级审”带来的弊端。这种组织方式能够有效整合审计力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效能。目前,很多省、市审计机关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往往采取“交叉审”的方式。
在“交叉审”的具体实践中因审计点多、面广、线长,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审计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审计质量高低不一;二是对审计组的管理监督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廉*风险;三是审计成本过高;四是可能给当地审计机关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采取“交叉审”时,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组织管理,必要时给下级审计机关参审人员统一制作上级审计机关的临时工作证等,以便于下级审计机关参审人员开展延伸调查等工作。
相关术语
审计机关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设立的、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职权的国家机关,泛指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审计机关是审计制度的核心,是各级用以实行财*经济管理和监督的常设机构,设立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是实行现代管理和监督财*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健全社会主义财*经济法制的一项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