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转嫁

导读: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亦称“税收转嫁”,指纳税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将自己缴纳的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转嫁也是税负再分配的过程。税收经过转嫁的过程最终

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亦称“税收转嫁”,指纳税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将自己缴纳的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转嫁也是税负再分配的过程。

税收经过转嫁的过程*终会把负担落在负税人身上,这时税收的转嫁过程结束,税收负担也找到其*终的归宿。

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因国家征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负税人是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税负转嫁存在的条件

税负转嫁的存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条件:

1、商品经济的存在

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实现的。没有商品交换的存在,就不会有税收负担的转嫁。因此,商品经济是税负转嫁的经济前提。

2、自由定价体制的存在

税负转嫁是和价格运动直接联系的,一般是通过提高铭货的售价率压低进货的购价来实现的。其中,有些税种的税负可以直席通淳价格的变动实现转嫁;有些税种的税负是通过资本投向的改变,影响商品供求关系间接地通过价格的变动实现转嫁。无论采取哪种转嫁形式,都依赖于价格的变动。因此,自由定价制度是税负转嫁存在的基本条件。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如下: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

(1)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商品不容易转嫁。

(2)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将主要由他人负担,商品较易转嫁。

2、课税商品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

(1)对生活必需品的课税,因对其消费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小,税负容易转嫁。

(2)对非生活必需品课税,因对其消费不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大,税负不易转嫁。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

(1)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是不容易转嫁的(如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和对个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2)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是比较容易转嫁的(如对商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

4、课税范围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

(1)课税范围越广泛,越不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缺乏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比较容易,税负容易转嫁。

(2)课税范围越狭窄,越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具有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艰难,税负难以转嫁。

5、此外,税负转嫁情况如何还与商品的竞争程度有关。

税负转嫁的形式

税负转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前转,亦称“顺转”

指纳税人在进行货物或劳务的交易时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其应负担的税款向前转移给货物或劳务的购买者或*终消费者负担的形式。前转是税负转嫁的*典型和*普通的形式,多发生在货物和劳务征税上。

2、后转,亦称“逆转”

指纳税人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进价从而将应缴纳的税款转嫁给生产要素的销售者或生产者负担的形式(一般在前转无法实现时)。

后转的发生一般是因为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提高商品价格,使之不能采取前转的方式转移税收负担所致。

3、消转,又称“税收转化”

即纳税人对其税收负担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

消转并未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

4、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

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扣除的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

消费税
从量计征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