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审计
涉外审计
涉外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策规定,对涉外领域的国家重大*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院规定的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境外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和管理情况,国家驻外非经营性机构的财务收支,国际组织和外国援助、贷款项目,对外援助资金和接受委托的国际组织开展相关审计。
涉外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促进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保障国家利益、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为目标,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在服务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维护国家信誉、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涉外审计的对象
涉外审计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类:
一是与贯彻落实国家涉外领域重大*策措施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发展改革、商务、财*、外汇管理等部门。
二是国外贷援款项目执行机构。国外贷援款是指国际组织、外国及其机构,向我国及其机构、受委托管理有关基金与资金的单位,提供的贷款、援助和赠款;向我国企事业单位组织及其他组织提供的,由我国及其机构担保的贷款等。
三是国有企业及国有金融机构。包括国有独资、国有资本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及其在境外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合资企业和非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办事处、项目部等。
四是驻外非经营性机构。包括我国驻外使领馆,商务、教育、科技、文化等甲类处,中央人民驻香港、澳门特别行*区联络办公室,地方人民驻外办事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驻外联络和办事机构等。
五是对外援助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包括管理、分配和使用我国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的部门和单位及其有关境外机构、单位和企业等。
六是接受委托审计的国际组织。
涉外审计的内容
涉外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五类:
一是境外国有资产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贯彻执行“走出去”战略部署;有关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与境外投资和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境外大额资金使用、佣金支付等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本运营的风险管控、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
二是利用外资情况审计。主要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国家利用外资等*策措施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国外贷援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以及对外履约情况。
三是驻外非经营性机构审计。主要监督检查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购建、管理、使用和处置等情况。
四是对外援助资金审计。主要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国家对外援助方针*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对外援助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对外援建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及项目建设等情况。
五是接受委托对国际组织开展审计。主要根据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等机构的委托对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审计内容和标准以委托内容为准。
涉外审计的特点
涉外审计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审计目标的多重性。如涉外审计具有“对内进行审计监督,对外提供审计公证”等多重职责,其目标既包括对项目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发表意见,依法履行涉外审计公证职能,又包括监督外资运用各个环节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外资运用效益。
二是标准的国际性。如境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标准既包括我国外资、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策,也包括对我国提供援助和贷款的国际组织贷援款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特定规定和要求,以及境外经营地的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再如联合国审计需要充分考虑联合国业务工作特点,遵循联合国审计工作规范和相关国际法规标准。
三是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如对境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需要长期密切关注,再如外资项目贷援款期限一般较长,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整个贷援款期限中,在外资项目的建设期每年都要跟踪审计,并且每年审计的质量和结果都对以后年度的审计业务产生影响。
涉外审计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些年来,审计署涉外审计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
1、加强对境外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力度,保障国家利益,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
审计署在企业、金融、预算执行等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境内境外审计一体化,积极运营大数据等手段,对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境外资产和运营情况开展审计。通过审计,揭示了有关单位在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和中央决策部署、境外投资决策、境外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投资绩效和风险防控、境外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廉*建设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在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提高国有资本运营绩效、促进“走出去”战略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认真履行国外贷援款公证审计职责,高质量完成贷援款公证审计任务。
审计署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每年审计国外贷援款项目300个左右,6年共出具审计报告1600多份,坚持审计公证与审计监督职能并重,坚持审计报告内外合一、如实披露,坚持立足国情与国际惯例相衔接,按时保质完成履约审计任务,切实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
3、创新审计模式,逐步扩大涉外审计覆盖面。
涉外审计坚持走科技强审之路,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探索境内与境外一体化的审计组织模式,持续推动大数据审计在涉外领域的运用。通过对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国外贷援款项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力度,有效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以境内大数据审计带动扩大境外国有资产、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覆盖面。
4、圆满完成联合国审计和受托国际组织审计任务,扩大中国审计在国际审计领域的影响力。
2013年和2014年,审计署组织审计人员继续开展联合国审计,共派出52个审计组近300人次,实施了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等14个机构和项目的审计,完成了联合国审计任务,在积极推动联合国不断完善治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审计工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自2016年1月起,中国履行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组织财务审计委员会**职责,审计署接受科技部委托,派员担任**并牵头对该组织进行审计。中国审计署认真履行好国际义务,展示中国审计形象,审计成效得到该组织理事会和管理层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