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名义工资指数

导读:平均名义工资指数 经济术语 平均名义工资指数是指报告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基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率,是反映不同时期就业人员名义工资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平均名义工

平均名义工资指数

经济术语

平均名义工资指数是指报告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基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率,是反映不同时期就业人员名义工资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平均名义工资指数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

平均名义工资=报告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基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00%

平均名义工资指数相关术语解释

1、就业人员

就业人员指年满16周岁,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在调查参考周内从事了1小时(含1小时)以上劳动的人员;或由于在职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未工作的人员;或由于停工、单位不景气等原因临时未工作的人员。

2、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是指平均每一个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的工资水平,以城镇法人单位为统计对象,因此一般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首先,平均工资反映的是税前工资。公众对工资收入的感觉往往是依据拿到手的实发工资,但统计部门统计的工资是税前工资,所以,统计部门公布的平均工资比个人实际拿到的工资要高。其次,平均工资不等于个人工资,不能简单拿个人工资与总体平均工资进行直接比较。平均工资是反映工资总体情况的指标,是由统计部门根据每个单位上报的数据汇总计算得出的平均概念。由于各单位所处行业、所在地区和经济效益的不同,各单位的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工资和收入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平均值往往偏离并高于一般水平。

增长核算
统计管理体制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